更新时间:2023-12-08 22:35点击:
老兵张跃年没想到,仅凭一张老照片,自己竟和分别40年的老战友重聚了。
那天,他来到南昌市西湖区桃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在“镇存记忆”展出的一张老照片前,停下了脚步。他指着老照片对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说,“这应该是我的战友。”工作人员在查阅当地退役军人的档案信息后,拨通了那位老兵的电话。
张跃年接过电话问:“你是汽车连的叶后迁吗?我是张跃年啊!”对方大声回答:“报告班长,我是五十五团二连叶后迁。”当天,这两个分别40年、共同作过战的老战友重逢,眼含热泪,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重逢故事的背后离不开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努力。据了解,在成立专门的退役军人服务机构之前,很多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分散在人社、民政等部门,职能相对较散,有些部门服务常常是“只管一阵子,做不到退役军人心里头。”
而当社区、村里有了专门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和退役军人服务专干后,“退役后静悄悄打个背包就回家”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近日,南都记者随退役军人事务部组织的媒体采访团来到江西,就面向退役军人的“尊崇工作法”如何在这落地生根一探究竟,寻找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地方经验。
井冈山市茨坪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志愿者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
尊崇工作法“七个一”,服务退役军人
号称“江西第一镇”的西湖区桃花镇正是江西省“尊崇工作法”的发源地之一。
桃花镇有退役军人1626人。2019年,桃花镇组建退役军人服务站, 主要为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咨询、社保续接、来访接待、优抚帮扶、权益保障、矛盾调解等各类服务。
桃花镇副镇长、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秦海龙告诉记者,桃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是他全程参与组建起来的,在此之前,部分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由镇民政部门负责,而他此前也分管民政工作,对退役军人的需求较为熟悉。
他切身体会到,自从成立专门的退役军人服务机构以来,退役军人的待遇等各方面政策都落到了实处,真正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落了地、生了根。
秦海龙说,具体来说,就是“服务退役军人有场地了、有人员了、有经费了、有安排了,而且工作安排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
据介绍,目前桃花镇的村、社区都有功能较为全面的服务场所,而且从事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者达到 63 人,镇财政确保镇服务站、村(社区)服务站每年都有足够的工作经费。
而秦海龙口中的“有安排”指的就是“尊崇工作法”,也被江西总结提炼为“七个一”:打造“一域一队伍”、建立“一人一台账”、落实“一家一对接”,组织“一周一活动”、开展“一月一堂课”、实施“一季一走访”、举办“一年一评选”。
说起这“七个一”,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欧阳泉华介绍, “七个一”朗朗上口,适合基层群众理解并推广,同时暗合“七一”党的生日,蕴含全省广大退役军人“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深意。他还表示,接下来,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还将制定出台退役军人服务专干服务规范,对退役军人服务专干“干什么、怎么干、有何保障、由谁负责”等系列具体问题作出明确规范。
南昌市西湖区桃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墙上张贴着介绍志愿积分制的宣传单。
认领老兵微心愿,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
具体的关爱要落到细枝末节处。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桃花镇服务站的“微心愿”墙上,有老兵提出,“希望今年服务站组织到庐山修养避暑。”
秦海龙告诉南都记者,自组建以来,南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每年都会组织部分退役老兵到庐山等风景区疗养,各服务站都有机会邀请退役老兵参加。“我们这里10多个老兵,目前已经去了近一半。”
他介绍,实现老兵“微心愿”的同时,他们还把老兵们组织起来,力所能及地推动一些志愿者参与到帮助老兵实现“微心愿”和其他各类服务中来,及时制定出台了“志愿服务积分制度”。明确规定,凡志愿者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认领实现老兵微心愿,就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累计到一定分值可兑换奖品,比如报名成为志愿者,自愿参加公益活动加10分,主动认领各项服务实现老兵“微心愿”每次加20分。“截至目前我们总共已经积了6000多分,积分可以兑换成相应的日用品,物质价值不高,但重在精神激励。”秦海龙说。